这本不该是个问题
接外卖时,到底该不该对外卖小哥说“谢谢”——一场网络“战火”忽然燃起。
来自美团的一份调查显示,超过31%的骑手都希望用户“收餐时说声谢谢”。对此,网友的意见分为两派:一派认为,基于礼貌和教养,向辛苦送餐的外卖骑手道谢,是享受服务的顾客理应做到的事;而另一派则认为,自己花钱“购买”了外卖服务,而且,很多骑手的服务根本不尽如人意,因此没必要道谢。
乍看上去,这场莫名而起的论战,似乎只是在争一件鸡毛蒜皮、无足轻重的小事。但是,随着参与论战的人数越来越多,发散性的讨论越来越广,争论就像三棱镜,折射出当下社会的观念光谱与阶层鸿沟。
事实上,当人们争论是否应该对外卖骑手道谢时,其指涉的对象,远不止于外卖骑手这一个群体。争论的焦点,与其说是叫外卖的人与外卖骑手之间的关系,毋宁说是一种更为普遍的享受服务者与出卖劳动者之间的关系。
两种不同的观点,对应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。一种观念认为:劳动者与雇佣者之间的关系,理应是富有人性和道德关怀的,因此,建立在金钱交易基础上的服务合约,并不会自动免去享受服务者道谢的道德义务。而另一种观念则认为:劳动者与雇佣者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市场交易,不带有任何道德属性,双方各取所需,自主自愿,自然没有道谢的道理。
前一种观念,根植于对人性化社会的理想期待之上,而后一种观念,则建立在100%纯粹的自由市场假设之上。硬要让这两种观念分个高下,并没有多少现实意义。但是,现实生活中的我们,既不生活在理想天堂,也不是经济学理论假设出的所谓“理性经济人”。因此,观念的冲突,往往不能就理论理,而必须考虑社会现实。
一旦我们将目光投向现实,就会发现,现阶段的中国劳动力市场,离“各取所需,自主自愿”的理想图景相去甚远。当下城市生活中一系列令人津津乐道的“便利优势”,都建立在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之上,而“人人天天叫外卖”的都市生活常态,更是这种现象的极致体现。
事实上,在许多发达国家,商家一样会为顾客提供外卖服务,但是,叫外卖的人并不多,原因十分简单——人力成本高。购买外卖服务,等同于购买外卖骑手在单位时间内的劳动力,之所以能够“人人天天叫外卖”,是因为外卖骑手的劳动力“不值钱”。
基层劳动力价格之所以“不值钱”,一是因为城乡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尚在升级过程中,由此导致基层劳动力的竞争过于激烈;二是对劳动力的权益保护尚不完善,外卖骑手这类打工者很难获得完整的劳动福利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,没什么立竿见影的解决办法。但是,作为消费者,却不能忽视这种结构性的不公,以至于连对那些辛苦劳作者说声“谢谢”,都仿佛受了委屈一般。而从另一个角度上看,向给自己提供帮助的人道谢,也是一种基本礼貌和教养,无关是否“付了钱”。
很多人不愿道谢的原因,是他们对外卖骑手的服务不满意。作为消费者,我们当然有理由要求商家和劳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,但与此同时,我们也必须为此支付更公道的价格。随着包括外卖、快递等诸多基层劳动者聚集的行业发展得越来越正规,其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自然会有所提高,行业的待遇与服务价格自然也会相应上涨,这是我们为“好服务”所应付出的代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