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津市考言语理解,“同义互换”巧解主旨

2025-07-02 天津公务员考试网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\ 天津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技巧
 
  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多考生误以为言语理解与表达是主观题,做题时过于随意、任性,比如逻辑填空,即使对过答案或听老师讲解完,依然不愿意接受正确答案。其实,我们所有的真题都是有原文有出处,且出处一般集中在《人民日报》、《光明网》等权威刊物,且都涉及一些热门话题,考生应该认清一个问题即言语考试题目的客观性。
\ 行测言语理解例题讲解
  一、认识同义互换词

  常见的同义互换词:也就是说、换句话说、或者说、无异于等等。

  二、同义互换词作用

  同义互换词在文段中可以起到再次强调作者的核心意图的作用,加深读者印象。

  接下来,我们通过一道例题带着大家感受一下“同义互换词”的妙用。

  三、同义互换经典例题

  例题、在地震面前,科学还是大有作为的。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,人们发现地震波包括纵波和横波,前者传播速度更快,但破坏力较小,而后者则相反。因此,人们通过地震监测台网,监测到传播速度更快的地震波纵波,向监测中心发出信号,监测中心即可通过客户端用无线电波向公众和重点设施发出警报。也就是说,地震警报是无线电波和地震横波的一场“赛跑”,在地震横波尚未到达时,给人们以警示。

 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:

  A.地震波横波的监测难度高于纵波

  B.地震警报系统的精度和速度亟待提高

  C.无线电波技术的发展是实现震前预测的前提条件

  D.科学利用两种地震波的时间差可以发出有效的地震警报

  【解析】D。文段首先肯定了科学在地震面前大有作为,然后通过对地震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及破坏力的分析,指出在监测到纵波后,横波到来前可及时发出地震预警,最后一句中“也就是说”为同义互换词,在文段中起到进一步总结说明的作用,所以文段的主旨为最后一句话,即D项的利用两种地震波的时间差可以发出有效的地震警报。

  A项,文段未涉及地震横纵波检测难度的比较,排除;B项,文段未涉及地震警报系统的精度和速度是否需要提高,排除;C项,为文段非重点内容,排除。文段重点在说在监测到纵波后、横波到来前可及时发出地震预警在监测到纵波后、横波到来前可及时发出地震预警,故本题答案为D。

  通过上面的例题是为了告诉大家,做主旨题时可以不要一遍一遍地通读题干,而是要多去关注文段中的标志词,提升阅读的敏感性,快速准确找到文段的重点内容,后续大家仍要多做题进行巩固,相信大家会有所收获。
 
\申论太难没学会?扫码回复“咨询老师”
 
\
\

分享到

切换频道